專科醫療Project
【痛經】 澄觀中醫(台中)林怡君醫師
痛經
1.原發性痛經:多屬先天性,即婦女發育成熟以後,一來月經就有痛經症狀,並隨著月經週期持續發作。這種情況常見於未婚或未生育的青年婦女。
2.續發性痛經:多屬後天性,開始並無痛經現象,之後由於某種疾病而引起。這種情況多見於已婚的中年婦女。
張景岳《婦人規》一書中記載:「凡婦女但迂經期則必作痛或食則吐,身體困倦或發寒熱者是禀氣不足」。指出痛經是由於氣血虧虛。根據臨床所見,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痛經證型
1.氣血虛弱型:月經來時會出現下腹痛,按了比較舒服。
經量少,色淡質稀面,臉色蒼白,精神不振。舌質淡苔。
治法:補氣益血,用八珍湯加減。
2.腎虛肝鬱型:月經來時會出現腹痛腰酸,經色稍淡,經量多。頭暈,兩肋脹。
舌質紅,苔薄白。
治法:疏肝解鬱,以調肝湯加減。
3.氣滯血淤型:月經來時會出現腰腹一側或兩側脹痛,脹甚於痛。月經來時會出現腹部持續痛,色紫黑有塊,月經量少。
苔白黃。舌質暗紅。
治法:行氣活血,化淤止痛為主,用疏肝解鬱湯或桃紅四物湯。
4. 風寒證:月經來時會出現下腹絞痛,熱敷痛感緩解。
經量少色暗,頭痛。舌質正常苔薄。
治法:溫經散寒,溫經湯。

可從疼痛時間,部位,性質,經色等作為我們鑑別痛經的證型方法。
✓痛的時間不同
可分為經前痛多為實證,經期痛或實或虛,經後痛多為虛證。
✓痛的部位不同
可分為小腹正中痛多為寒濕凝滯,小腹兩側或一側痛有時牽連到胸肋背部多為氣滯凝血淤。
✓痛的性質不同
可分為刺痛為淤血,隱隱作痛,喜按為虛,持續作痛,痛甚於脹,拒按為虛淤,時痛時止,脹重於痛為氣滯,絞痛,得熱痛減為寒,得熱重甚為熱。
✓經色不同
可分為血色淡為虛,血色紫為血熱,血色黑為熱重。
通過臨床體會到痛經。首先要弄清:經前痛,經後痛或經期痛。其次要了解:量的多與少,經色,舌苔脈像以及伴有的其他症狀,這是進一步辯證的依據。在臨床上碰到的痛經病人往往是二種以上證型交織在一起的病人,這時我們要分清主次,把主要的證型分辨清楚,並給予重點治療,其他可以臨症用藥隨症加減。
生理期不適與生活形態非常有關
經期生活保健方法:
1.若平時壓力大,月經期間痛甚,可喝佛手柑茶(佛手柑5g玫瑰花5g)具有舒肝理氣的效果。
2.若平時下腹冰冷,月經期間痛甚,可喝桂圓(7g)紅棗(10g)茶。
3.若月經來下腹感到刺痛,可喝益母草(10g)、香附(5g)、赤芍(5g)、延胡索(5g)、適量黑糖等所組成的茶飲,具有化瘀止痛的效果。
4.平常運動時可搭配深呼吸,多訓練下盤,維持骨盆腔內的氣血循環。
5.常可多按摩調經相關穴位,子宮、關元、血海、三陰交、內關等。
6.月經期間飲食宜清淡平和,以容易消化為原則,少吃高鹽、高鈉、高糖、加工食品,各種食物多元攝取,適量即可。
7保持情緒穩定,適當排遣壓力。8保暖腹部可以溫通經絡,減緩不適。
以上都有助於緩解痛經。這都需要經過醫師專業診斷對症下藥,不要貿然服藥。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
澄觀中醫林怡君醫師
陳小姐在行經期間下腹部疼痛劇烈,甚至不能忍受,需吃止痛藥,並伴有乳房脹痛,精神怠倦,食慾不振等症狀。經過臨床診斷治療,痛經的症狀明顯緩解。
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和續發性兩類:
1.原發性痛經:多屬先天性,即婦女發育成熟以後,一來月經就有痛經症狀,並隨著月經週期持續發作。這種情況常見於未婚或未生育的青年婦女。
2.續發性痛經:多屬後天性,開始並無痛經現象,之後由於某種疾病而引起。這種情況多見於已婚的中年婦女。
張景岳《婦人規》一書中記載:「凡婦女但迂經期則必作痛或食則吐,身體困倦或發寒熱者是禀氣不足」。指出痛經是由於氣血虧虛。根據臨床所見,大體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:
痛經證型
1.氣血虛弱型:月經來時會出現下腹痛,按了比較舒服。
經量少,色淡質稀面,臉色蒼白,精神不振。舌質淡苔。
治法:補氣益血,用八珍湯加減。
2.腎虛肝鬱型:月經來時會出現腹痛腰酸,經色稍淡,經量多。頭暈,兩肋脹。
舌質紅,苔薄白。
治法:疏肝解鬱,以調肝湯加減。
3.氣滯血淤型:月經來時會出現腰腹一側或兩側脹痛,脹甚於痛。月經來時會出現腹部持續痛,色紫黑有塊,月經量少。
苔白黃。舌質暗紅。
治法:行氣活血,化淤止痛為主,用疏肝解鬱湯或桃紅四物湯。
4. 風寒證:月經來時會出現下腹絞痛,熱敷痛感緩解。
經量少色暗,頭痛。舌質正常苔薄。
治法:溫經散寒,溫經湯。

可從疼痛時間,部位,性質,經色等作為我們鑑別痛經的證型方法。
✓痛的時間不同
可分為經前痛多為實證,經期痛或實或虛,經後痛多為虛證。
✓痛的部位不同
可分為小腹正中痛多為寒濕凝滯,小腹兩側或一側痛有時牽連到胸肋背部多為氣滯凝血淤。
✓痛的性質不同
可分為刺痛為淤血,隱隱作痛,喜按為虛,持續作痛,痛甚於脹,拒按為虛淤,時痛時止,脹重於痛為氣滯,絞痛,得熱痛減為寒,得熱重甚為熱。
✓經色不同
可分為血色淡為虛,血色紫為血熱,血色黑為熱重。
通過臨床體會到痛經。首先要弄清:經前痛,經後痛或經期痛。其次要了解:量的多與少,經色,舌苔脈像以及伴有的其他症狀,這是進一步辯證的依據。在臨床上碰到的痛經病人往往是二種以上證型交織在一起的病人,這時我們要分清主次,把主要的證型分辨清楚,並給予重點治療,其他可以臨症用藥隨症加減。
生理期不適與生活形態非常有關
經期生活保健方法:
1.若平時壓力大,月經期間痛甚,可喝佛手柑茶(佛手柑5g玫瑰花5g)具有舒肝理氣的效果。
2.若平時下腹冰冷,月經期間痛甚,可喝桂圓(7g)紅棗(10g)茶。
3.若月經來下腹感到刺痛,可喝益母草(10g)、香附(5g)、赤芍(5g)、延胡索(5g)、適量黑糖等所組成的茶飲,具有化瘀止痛的效果。
4.平常運動時可搭配深呼吸,多訓練下盤,維持骨盆腔內的氣血循環。
5.常可多按摩調經相關穴位,子宮、關元、血海、三陰交、內關等。
6.月經期間飲食宜清淡平和,以容易消化為原則,少吃高鹽、高鈉、高糖、加工食品,各種食物多元攝取,適量即可。
7保持情緒穩定,適當排遣壓力。8保暖腹部可以溫通經絡,減緩不適。
以上都有助於緩解痛經。這都需要經過醫師專業診斷對症下藥,不要貿然服藥。
本文僅供學術參考和交流,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,謝謝!